当前位置: 主页 > 队伍建设 > 检察文化

坚定走好“小院大作为 山区院大发展” 奋进新时代出彩之路

时间:2023-12-01 | 栏目: 检察文化

基层检察院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重心、为民服务的前沿,长期以来受到最高检和上级院的高度重视、深度关怀。最高检印发的《关于加强新时代基层检察院建设的意见》以及自上而下形成的大抓基层鲜明导向、河南省检察机关百院提升工程,均将更优质的政策、更充足的力量向一线倾斜,为基层检察工作指明了方向、提供了保障。作为深山区小院,应时刻树牢破题”“答卷意识,坚定走好小院大作为 山区院大发展奋进新时代出彩之路。

全力打造检察人才建设阵地。深刻认识最高检关于检察人才工作的先导性、基础性、战略性定位,将人才建设作为为政之要、兴业之本,打造基层检察实践样板。结合深山区院条件艰苦、人才匮乏且易流失的现实问题,持续优化人才培养理念,把握人才培养方向,健全引育留用人才培养工作机制,统筹严管厚爱,以情暖心、拴心留人。坚持助力人才成长目标不动摇,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,通过学习型检察院建设培土育苗、业务尖兵实战实训精准滴灌实干实绩评价考核 拔节孕穗,打造勇担当、重实干的高素质检察队伍。探索开展综合业务骨干教新兵、办案业务能手带新手青年课堂、青年练训成长、书蕴悦读等系列活动,加强干警思想淬炼、政治历练、实践锻炼、专业训练,实现基层检察人才梯队发展、薪火相传。

促推检察业务一体融合高质效。刑事检察严格把关、强化监督,充分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提前过滤作用,延伸反向审视思维审查办理案件,加强轻罪治理体系实践探索,推动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,健全完善刑事诉讼制约监督机制,把牢案件质量生命线。民事检察树牢精准监督理念,以监督审判执行活动程序性、瑕疵性问题为切入点,挖掘深层次严重违法问题,同步深化民事支持起诉工作机制,依法保障弱势群体平等诉权,提升民事检察工作的针对性、实效性。行政检察坚持穿透式监督理念、一案四审”“四查融合工作法,以如我在诉做实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,一体落实行刑衔接工作要求,破解行政检察监督 不力难题。公益诉讼检察力求精准规范,探索建立跨区域水生态保护、耕地保护协作等务实管用的制度机制,办理一批影响大、效果好的典型案件,高质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、区域发展治理堵点和党委政府交办事项,为推动公益诉讼立法贡献基层检察力量。

擦亮基层检察工作特色名片。从把握时代要求、检察特质、地域文化三个维度出发,充分展现基层检察创造力、凝聚力、影响力,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山区检察特色名片。以创建全国检察机关优秀文化品牌为契机,深入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和精神文明建设,以文润检、以文化人、以文铸魂。以推进党建业务融合机制建设为着力点,全力打造党建引领检察业务工作品牌,选树一批业务专家、标兵能手等先进典型,创新开展特殊贡献奖季度表彰,营造崇尚先进、学习先进、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,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,依托领导包案”“检察听证”“司法救助”“心桥工程等履职载体,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,解法结、化心结、纾情结,真正将矛盾纠纷防范化解在基层、解决在首办环节,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。

制宜强化数字检察赋能。将数字检察战略作为法律监督手段的革命深化实施,着力构建业务主导、数据整合、技术支撑、重在应用工作机制,赋能新时代法律监督。深化不求为我所有、但求为我所用理念,主动对起步早、效果好的先进经验进行线上学习、线下考察,不断开阔眼界、拓展思路,有力破解数字检察不敢、不会、不善困境。力求为我所有、更好为我所用,盘活统一业务应用系统、12309检察服务中心数据源,借助社会职能部门智囊外力,逐步推动数据融通,实现数据共享共用、信息互联互通。聚焦法律监督重点、难点、堵点问题,结合基层检察工作实际,用好本土红色资源和特色法律资源,因制宜研发法律监督应用模型,做好数字检察本土”“特色”“产业赋能新文章,实现在困境中破僵局、开新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