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 主页 > 检察之窗 > 基层动态

卢氏县检察院探索党建引领“四向”工作法推动党建业务互融互促

发布时间:2024-12-05 09:33|栏目: 基层动态

图片38.png

近年来,卢氏县检察院坚持讲政治与抓业务有机统一,积极推进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检察发展的实践创新,探索党建引领“四向”工作法,不断提升党组织引领力、凝聚力和战斗力,点燃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“红色引擎”。

一是坚持党建铸魂,着力提升“向心”引领力。院党组始终把讲政治作为头等要务,把培根铸魂作为党建工作的发力点,提升从政治上看的自觉和从政治上干的本领,为全院上下注入强大“向心”引领力。深化理论融合铸魂。严格落实“第一议题”制度,充分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、检委会领学促学作用,院领导带头深入基层,开展调查研究,通过集中学习、专家辅导、党员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,持续深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、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好、领会好、贯彻好,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,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。坚持将党的最新理论融入业务研讨,转化为推动检察业务的强大动力。深化机制融合固本。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彻检察履职全过程各方面,党组成员兼任总支部书记、部室主任担任支部书记、业务骨干担任支部委员,依托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等,激发党组织活力。出台《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十条措施》,压实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、一体推进的政治责任,确保党建与业务同步推进、同向发力。出台《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检察工作发展高质量意见》,进一步明确新时代机关党建的核心任务与具体要求,增强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。健全完善检务督察轮值制度,真正做到严在平时、管在日常,锤炼干警过硬政治品格。培育的党建引领“玲玲工作室”案例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“十佳”典型案例,党建引领“玲玲工作室”品牌获评2023年三检品牌。深化素能融合强基。紧扣理论水平提升、检察业务发展等工作要求,定期组织政治轮训、党务工作培训、业务实战训练等,提升干警政治能力、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。注重发挥传帮带作用,实施 “青年练训成长”工程,常态化开展“骨干教新兵”“能手带新手”“青年课堂”、跟班见学等,培养一批理论强、业务精、作风好的骨干人才。1名青年干警获“全国模范检察官”荣誉称号,1名党员干警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公文写作“优秀选手”“三门峡市青年岗位能手”、三门峡市检察机关“新时代青年先锋检察官”提名奖。

二是坚持党建凝心,着力提振“向上”精气神。院党组把聚心聚力作为核心使命,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,激励全体干警同心同德创先争优,同心协力展现积极“向上”精神风貌。从优待警点燃创业热情。坚持以人为本,出台《从优待警工作实施意见》,持续完善检察管理、优化检察服务,不断增强干警的职业荣誉感、获得感和归宿感,点燃干事创业热情。树立鲜明用人导向,确保优秀干部发现在平时、识别在经常。2022年以来,为19人次晋升职级,遴选员额检察官4人,9名优秀青年党员干警走上中层领导岗位。定期评选表扬“卢检之星”“特殊贡献奖”,选树“全国模范检察官”马玲玲等一批先进典型,激励干警担当作为、勇毅前行。文化赋能铆足争先干劲。持续办好《山花》检察内刊,展现检察工作成果,展示优秀检察官事迹,丰富精神文化生活,陶冶情操,以文化人提升队伍综合素养。充分发挥《山花》文化品牌“示范引领、凝聚检心、助力主业”作用,将“逢先必争、逢旗必夺”“小院要有大作为,山区院实现大发展”等精神内化为干警共同目标,转化为争先创优的干劲。获“全省检察机关2023年度综合考评重大进步基层检察院”“2023年度全市检察机关综合考评先进基层检察院”“2023年三门峡市黄河流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先进集体”“三门峡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”等荣誉。联建联创激发创优活力。坚持“走出去”与“引进来”相结合,与省市院机关党委党支部签订三级联建联创协议书,确定联创目标任务和联建内容形式,通过组织联建、活动联办、业务联训等,增进交流沟通,实现优势互补,推动基层党组织不断进步。与陕州区院结对共建,开展案件质量交叉评查及交叉评查“回头看”,互评互查卷宗180余册,以评查促规范、以规范促公正。与陕州区院、渑池县院开展联学联建主题活动,组织干警到红色基地学习体验,锤炼党性、提振士气。2023年以来,47个集体、86名个人获上级表彰,2起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,12起案件入选省级以上“典型”“优秀”案例。

三是坚持党建聚力,着力树牢“向下”群众观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把增强民生福祉作为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,脚步“向下”办好民生实事。发挥党员先锋优势。选派38名党员担任“法治副书记”对接全县99个行政村(社区),6名党员驻村,发挥其专业特长和驻村一线优势,定期与村(社区)党支部结对共建,开展法治宣传、法律咨询、矛盾问题和风险隐患排查等,助力基层治理。对接的99个行政村(社区)成功创建“三零村”85个,向上向善、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。鼓励联系村1名结对人员外出打工期间学习专业技术,后回乡开办鞋厂,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,以稳就业保基本民生、护社会稳定。全体党员干警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、社区“双报到”等活动,以实际行动展现检察担当。1名党员干警先后被省院、最高检表彰为“为民办实事”实践活动优秀个人。司法救助纾困解难。坚持把“一次救助、长期关怀”的司法救助理念落到实处,协同多方力量构建多元救助工作格局,对每一位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,做到“应救助尽救助”,有效消除矛盾隐患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。2022年以来,为40名案件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53.7万余元,切实将党的温暖送到人民心坎上。1起司法救助案入选最高检和全国妇联联合发布的典型案例,工作经验《党建引领践行“枫桥经验”助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》被省院办公室、市委编发。打造“民生检察”品牌。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,持续打造“辅助+协同”民事支持起诉共护弱势群体工作品牌,与县法院、司法局、人社局及相关行政部门保持常态化沟通联络,会签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协作机制意见,凝聚维护弱势群体权益的社会化合力。办理追索农民工劳务报酬案件16件;为18名未成年在校生追索教育培训费7万余元;为1名未成年人变更抚养关系,及时协调解决其学籍问题,该案先后入选省院支持起诉参考案例、优秀案例,被《人民日报》客户端、《检察日报》等主流媒体报道。

四是坚持党建赋能,着力强化“向前”责任感。提升以检察业务工作成效检验党建工作自觉的意识,积极探索党建赋能依法履职的融合路径,彰显新时代检察干警主动“向前”社会责任感。服务大局谋在前。深入落实县委“3733”工作布局,推进实施“府检联动”“监检协作”等机制,持续加强与社会职能部门的协同联动、定期会商,推动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有效衔接,通过拉长个案办理到系统治理链条,助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,提高服务大局的实效性。深入开展“检察护企”专项行动,主动向县委领导、代表委员、企业等宣传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举措。针对县监委移送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资金管理不规范线索,依法向相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,督促保险公司退缴保险费135万余元。“益心为公”做在前。探索推行“田长+检察长”涉农检察“四个一”工作模式,邀请“益心为公”志愿者参与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摸排与案件办理。针对问题向14个乡镇制发检察建议,督促对闲散地和废弃地进行综合整治,保护耕地456.98亩,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。开展长征公益保护特色小专项,发现红色资源保护案件线索40多条,其中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保护线索18条,通过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职,推动红色资源长治长效。办理的督促保护军事交通安全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省院典型案例;保护红二十五军长征遗迹旧址办案故事“一路行来一路红”在最高检长征文化保护公益诉讼办案经验交流会上做典型发言。数字检察走在前。实施数字检察战略,提升数字化办案理念和模型研发能力,推进法律监督提质增效。自研发的数字监督模型上架最高检平台2个,其中“民事支持起诉”监督模型,旨在帮助农民工、妇女、残疾人、法律援助申请人等弱势群体依法维护合法权益,上架以来,推广率持续保持全省前3、全国前40名。

审核:潘高祥

文稿:曲华

编辑:王群川


备案号:京ICP备10217144号-1